自殺(未遂)事件,會造成家庭重大危機,伴隨著二次自殺的高度可能性,整個家庭的成員都會陷入重大的心理創傷之中。所以自殺未遂者應接受專業機構之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家屬則應接受「家庭生命危機管理教育」。否則家屬與自殺未遂者不良的互動,可能造成家人遭受重大創傷,自殺未遂者二次自殺,以及家庭破碎的危機

 

  不論是自殺未遂者或是家屬,都已遭受重大之心理創傷。承受多元之重大創傷後,各種負向情緒會以複合的方式呈現(如:傷心、害怕、空虛、恐懼、焦慮、冷漠、憤怒、罪惡….等)。其習慣性之心身反應模式,可能會擴大為心身症狀,而呈現對象性或非對象性之生理症狀(如:失眠、昏眩、心悸、發抖、心神不寧、肌肉疼痛、胃痛、腹瀉…..等)。所以,自殺未遂者與家人,都可能出現以上之狀況,而不只限於自殺未遂者。自殺者及自殺未遂者家屬的創傷反應,可以區分為五個階段,如下文「自殺(未遂者)家屬心理創傷發展模型」。

 

    這五種序階性的反應,幾乎是必然的歷程。但家屬自我覺察其創傷反應時,往往會出現自責或責備其它家人的行為,而造成二次創傷。家中有人自殺身亡,引起家人相繼自殺死亡的大量研究,更讓我們必須正視家屬如何自助與求助的問題。

 

(一)自殺(未遂)者家屬心理創傷發展模型

 

 

(二)運用與說明

 

  「創傷事件」的五階段反應期,套入自殺(未遂)者家屬身上,就發展出本操作模型。A階段就是否認期,B階段就是自憐期,C階段就是羔羊期,D階段就是求助期,E階段就是創傷期。每一階段除了「表出主題」外,又詳述各階段的「心情意念」及「自我語言」。助人者只要聆聽當事人的語言,就可以判斷創傷發展的階段,及當事人的心情意念為何?

 

  臨床心理師操作本模型時,先協助當事人了解他或其它家人,正發至那一期的創傷反應。次而了解整個創傷發展歷程為何?且這些反應都是合理的、正常的、階段性的,不必為了那些自我語言的害怕、內疚,不必為了那些心情而焦躁與痛苦。進而讓每個人對每個家人或自己,都有同理心與同情心,並催化當事人或其它家人進入求助期。再後提供適當的援助,結束創傷反應歷程。若案主或家人已邁入創傷期,更應積極導入心理治療作業,否則將引起更大規模之家庭生命危機。

 

  當事人與家屬可以用本模型,對照自己或家人的表出主題與語言,而了解自己或家人正處於那一個創傷發展階段,並且預知自己或家人後續的創傷反應狀態。這些「知識」就會催化創傷反應階段的快速發展,更將解除自我與家人之間的衝突與猜忌,而自然地發展出互助的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09107285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