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喬恩艾佛耐特

演員:凱文柯斯納、艾力伍德、瑪麗溫尼佛

片長:127

級別:普遍級

類別:劇情類

The war英雄保鏢

/林昆輝

一、楔子

戰爭,片子描述各種戰爭--父親的越戰、母親的夫妻之戰、孩子的樹屋之戰、莉蒂亞的種族之戰。其實,整部片只描述一種戰爭--心戰。自己和自己的良心(價值觀)打戰。只是,大家伙各自找對象開戰時,老是忘了真象--人與自己的關係先於一切關係而存在,人必須先戰勝自己,才可能戰勝別人或這個世界。總是在戰爭破壞了一切苦壞罪責之後,才發現戰爭更破壞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情愛與自我。總是在戰後,面對孤零零血肉模糊的自己才訝然驚醒,戰的是自己,爭的也是自己。

二、父親的戰爭

19606月,百花齊放,父親回來了!」莉蒂亞這麼寫,她看到父親和弟弟的依戀感情,她看到父親和母親的冷淡心情,她靠近父親催促二人的夫妻之情,可是她不解母親的勞苦,更不解母親縱容父親的孤苦情懷。從母親口中聽到的父親,從史都口中講出來的父親,從自己眼中看到的父親;樹屋之戰前後的父親,死前彌留與死後的父親。透過莉蒂亞的眼,父親的意像,從戰爭英雄、無所事事、勤奮工作、寬厚仁慈、捨己救人、遺愛人間,以至一生的追思與懷念,以致自己和親人每一場戰爭的交錯。經由莉蒂亞的文章,我們看到了父親的戰爭--心靈之戰。

        他無法平靜,不分日夜,他無法面對自己。強迫性的意念不分晝夜譴責一個人的良心,否定一個人一生的價值。背負戰友砲火下死命逃生的血汗,哥倆平日相互依靠的親屬影像,竟然都疊入直昇機上棄友求生的結局。如果這是結局,那麼前段和中段的生命豈不是「狗屎」,所以,「同甘」是狗屎,「共苦」是狗屎,越戰中的他就是狗屎,返鄉後的他已經是「狗屎」,狗屎怎麼面對自己、家人和工作呢?

藉著教養行為,父親的角色扮演,釋放了內心深處的溫柔與悔恨。子女變成告解的對象,衝突事件的身教與言教,蘊發出新生的意志。父親知道,是心靈的戰爭,不是越戰,不是樹屋之戰,既不是孩子被欺侮,更不是大人被侮辱。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訴孩子,他用生命來找回自己的尊嚴,他絕不放棄朋友而逃。他死了,可是他贏了心靈的純淨;他走了,但實現了自己給家人的諾言--一棟新房子。

        對於戰爭,父親的訓詞太過高深,史都願意聽可是不解,直到樹屋戰後方才明白。拍賣會上,史都不解父親懦弱的態度,不能保護兒子的行為。當他看到父親有所不為,但也有所為而為之時。父親痛扁而幾乎殺了對方,要求對方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也要求史都向對方道歉之時,史都親眼目睹了父親的戰爭。片中最美的一幕莫過於棉花糖,父親走近戾氣萎縮的二個小孩面前時,不是教訓他們的辱罵,也不是斥責他們的無禮,而是把手上原本要和史都分享的二支棉花糖交給二個色厲內荏的小孩。在史都的抗議聲中,父親平靜的說「我看到的是,很久沒有人對他們好了。」天使般的音籟與榮光,霎那間從影片中洋溢而出,溫暖了每一個觀眾的心房。父親以生命換來的智慧,讓他可以看透行為的表象,以及情緒的迷障,直接去接觸、去滿足對方內心的意念與需索。任何時刻,任何人這麼做的時候,那個地方都會立刻成為天堂。

        父親如果沒有上直昇機,如果留下來陪伴重傷的戰友,如果把戰友送上直昇機把自己留在戰場……二個人都被俘?或二個人都被殺?或二個人繼續在戰場逃生呢?只有一個答案是肯定的--19705月,百花齊放,父親還是沒有回來。是還沒有回來,還是不會回來了?那麼,一切都不會變,家裡沒有父親,沒有父親的戰爭;母親與孩子的心理也沒有父親,沒有心靈的戰爭。因為有這樣的父親,所以母親的家計戰爭不會成為家庭與心靈之戰,樹屋之戰時只是單純的打架,種族之戰也只是單純的義憤之氣。這家人,將永遠困在人際互動的行為與情緒之中。沒有人會穿越惡言、惡行、惡念與惡運的幽谷,享受人性內裡清涼美善的甘露。

        生命何其弔詭?幸或不幸呢?崩落的礦坑中,父親又面臨了越南戰場上相同的困局?他又面臨了抉擇。再度棄友而逃或可保住一命,可是內心的罪孽,勢將讓他重回精神病院,而無法面對家庭與職場生涯。他抉擇救人,自己卻不幸遇難了。他在死前、死中、死後,勢必安詳愉悅,為了板回一城,為了一洗前恥,而義無反顧而在所不惜,以及死而無憾。父親抉擇了個人心靈的解脫,可是他對家人與社會的責任呢?只就家人而言,到底個人的心靈之恥重要,還是在離家久耗之後,為了讓太太有丈夫,為了讓孩子有爸爸,為了這個家的過去、現在未來而保命為先呢?他放棄了為夫為父的責任,斷然放棄太太與孩子對他的感情與期盼,讓他們繼續自謀生計。

        對母親與孩子而言,這個父親到底是回來幹嘛的?像這樣回來一下子又走了,而且永遠不回來了。像這樣子人回來了,心還沈淪在越南的傷害。像這樣子走了,還是只帶走他自己一個人的苦痛。父親努力工作買房子,沒錯。可是來去之間,父親只是在治療自己的心痛,實現自己的想望罷了!父親真的和家人建立了生活、心理與生命的連帶關係嗎?如果有,如果他有想、有做、有在乎、有堅持,把家人對他的愛與需求當作一回事,如果他愛太太孩子超過自己,他會「奮不顧身」「不惜一死」嗎?他不是為了救朋友而死,他是為了治療自己而死,為了解脫自己心靈的煉獄而死;事實上,他只愛自己。

        我們也很想看到一個結局:父親在礦坑中救了朋友,他自己也安然無恙,他成為救人的英雄。他在接受表揚的歡宴上,在妻小和眾人的面前,昂首吐氣的洗滌自己的心靈,從棄友逃生的心靈煉獄中脫身而出。可是,當鏡頭拉到父親心靈深處時,我們卻在災變現場,看到一個為了解脫一己心靈之痛,棄妻小於不顧,而涉險救人的情節。這樣子的人是英雄嗎?還是狗熊吧!

        父親經歷戰場上創傷事件,帶著創傷心理返鄉。返鄉後進入精神病院又回家後,他還是無法面對家人的情愛關連,他還是活在日思夜夢的心理創傷之中。解脫的方法,只有在經歷相同條件的事件,只有「救友為先不惜一死」的行為,才能解脫過去的創傷與罪責嗎?這次如果他奮不顧身卻友死己活,那麼?是否罪加三級創傷愈烈呢?當然不是,心理創傷是可以治療的。片中的父親,讓我們看到一個尚未痊癒的精神病患者,出院而未繼續接受心理治療門診或追蹤治療的處遇下,以殘缺不全的心智獨立面對人生的可佈。他不愛家人,也不愛自己,他沈淪在病痛中,他一心只想從病痛裡爬出來。他沒有能力自己爬出來,他選擇錯誤的方式爬出來。在未接受適當心理治療的條件下,他爬不爬出來,對家人對自己都只是一場災難,或是另一場災難。

        父親的戰爭,是心靈的戰爭。在他的戰爭中,只有他和他自己的傷痛;沒有自己,更沒有太太和子女。

三、母親的戰爭

母親的戰爭是家庭生計,是拿什麼來撫養小孩,是錢的戰爭。她只能拼命的工作賺錢。越戰不在越南,對她而言越戰在美國,她的家就是戰場,她被打的一窮二白,她被「打死」了一個丈夫。丈夫走了,丈夫回來了,丈夫又走了。她的心冷了,心活了;心又涼了。看到那棟房子,她的心才又溫熱起來。

        她不愛自己,只愛孩子和這個家。她已習慣不愛丈夫,也不敢奢望丈夫的愛。但是,丈夫一伸出手來,她的腰肢還是願意被他攬被他抱。只要丈夫堅決表達心願和行動,她一樣義無反顧的拿出所有積蓄,她絕無保留的愛她丈夫,並告訴女兒她全力支持丈夫保護這個家。

        父親不在家,父親心中沒有家人。他沒有能力幫助自己,也無法去愛別人。母親不一樣,母親不愛自己,可是她盡全力愛這個家和家人。丈夫久戰不回,她懂得家人不包括丈夫;她不因為丈夫不在家的痛苦,而不去愛僅存的家人。丈夫回家,她知道家人包括丈夫,她更盡全力去愛丈夫,守護所有的家人和這個家。當丈夫過世,她清楚家人已不包括丈夫;她不因喪夫之痛而不去愛護一雙子女。

        母親的戰爭,一直在心裡打個不停,家人的組合只要變動一次,她就得打一次戰。母親的心靈戰爭每次都贏。因為她對家人的愛,凌越對自己的愛。她忙著照顧身邊每一個家人,滿足他們的需求,愛他們也接受他們的愛。在她生命裡的每一時刻,她鍾愛眼前的家人。不因為自己的傷痛,而故意有所為或執意有所不為。母親的戰爭,也是心靈的戰爭,她是戰爭的贏家。因為,在每一場戰爭中,她都戰勝自己。因為她從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她總是放下自己的哀傷,以所愛的人的喜樂為喜樂,所以她也贏了別人的戰爭。

四、孩子的戰爭

種族偏見的老師與公然被侮辱的黑女孩,讓白女孩莉蒂雅挺身開戰。她沒有黑白歧視與偏見,友情出現缺口時,她願意委身求全,她沒有應戰開打,她退一步來珍愛友情。教室裡的不義,讓她挺身和老師開戰,雖然被老師處罰,可是它贏得了真誠的友誼--那枚戒指又回到她手指尖頭。

        令人動容的是,銀幕上受罰的二個小孩傳送戒指時,後方傳來莉蒂亞母親在學校辦公室的咆哮--我相信我的孩子,她不會……

        樹屋之戰--史都之戰,史都在戰役前的克制,戰役中的勇氣,令人心生敬佩。樹屋之戰的大水槽裡,我們竟然看到史都為父親所做的救贖。史都二次下水,第一次為了樹屋的所有權,他奮不顧身的下水並贏得勝利。第二次下水,竟然是在敵我對峙廝殺之下,第一個看到敵方小弟爬上危險的大水槽,且第一時間登高救人。敵方小弟摔入水槽時,史都毫不思索的二次下水,平安的救回小弟的性命。相較於父親在越南的第一次掙扎,以及礦坑中第二次的抉擇,史都高尚純淨的人格與行為,令每一個觀眾的心澎湃而不能自己。史都沒有抉擇,他毫不考慮的跳下水救人,他真心行真義。父親在礦坑的「義行」,卻不是為了救人,而是要救自己。父親回來,親身教養史都;父親雖然自造因果,可是兒子的義行,卻凸顯了下一代破繭而出的新生命。

五、愛與戰

莉蒂雅記錄全家人的戰爭,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父親去世後,家人並未受其宿命的影響,又陷落在失落與悔恨的戰役之中。母親與孩子,在父親的來去之間,所影響所看到所學所思所做的,全是正向的意念、情愛與勇氣,尤其是一家人所展露的「夫妻之愛」「親子之愛」「姊弟之愛」「朋友之愛」與「生命之愛」。觀眾很高興的發現,每個人畢生生涯發展的旅程上,個人都有新舊交遞的戰役。而戰役中唯一致勝的法寶就是--愛。而且愛別人就是治療自己心理創傷最好的靈藥。

 

討論題綱

一、如果史都第一次跳下水,第二次卻沒有沒跳下水,你對他有何評價?溺水人的哥哥不下水,他幹嘛一定要下水呢?

二、如果史都第二次跳下水,人救到了,自己卻死了,你會認為他義行可風嗎?所以,他老爸在越南棄友求生--又有什麼罪孽呢?

三、母親相信她丈夫的抉擇,母親相信她女兒的人格,母親相信她自己可以引領兒女穿渡這樣的人生。試想這三個情節,如果母親不相信丈夫、不支持、不給錢,如果母親不相信莉蒂亞的「惡行」,如果母親不相信她有能力活下去?這家人的命運會如何發展呢?

四、你認為顧家人重要,還是救朋友重要?自己、朋友、家人,到底誰生命最重要?

五、愛與勇氣是心靈之戰的靈藥,你有沒有哪一場戰役可以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09107285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